2024年 第41卷 第3期
2024, 41(3): 447-45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40177
摘要:
目的 研究新型纳米复合膜包装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籽在储藏过程中油脂品质的变化规律,为开发香榧等其他坚果的新型包装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提取精油 后的香榧假种皮残渣和香榧精油为原料制备的纳米复合膜液为包装原材料,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香榧储藏期的氧化试验,设置2种包装形式[直接涂膜:对照(ck)和纳米复合膜液(Coating);成膜袋装:塑料袋包装(PE)和纳米复合膜袋包装(Film)],测定各处理下0~6周储藏过程中香榧籽失质量率、酸价、...
2024, 41(3): 457-4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194
摘要:
目的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实充实期补肥作为切入点,研究香榧种实的外观性状、营养品质、元素质量分数、花芽分化、膨大坐果等,以期为补充树体营养及提高种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在6—8月 香榧种实充实期,施用清水作为对照,并喷施7种商品叶面肥进行处理(氨基酸水溶肥、黄腐酸水溶肥、活力钾水溶肥、高力钙水溶肥、液体硼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大量元素水溶肥),测定香榧种实外形、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粗蛋白质量分数、淀粉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成花强度...
2024, 41(3): 467-47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40178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树形调整对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树冠光照强度和光合速率的影响,阐明不同骨干枝数目和开张角度处理下香榧种实中碳水化合物、油脂等变化规律,揭示树形调整对香榧种实品质的影响,为香榧树形培养、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设置不同骨 干枝数目和骨干枝开张角度单因素和交互处理试验,测定树冠光照强度、叶片光合速率,分析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变化。 结果 骨干枝开张角度调整对香榧树冠光 照强度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
2024, 41(3): 478-48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71
摘要:
目的 探究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雌雄植株的生根差异和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差异,为香榧抗干旱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香榧新生 雌雄株枝条为材料,比较两者夏季扦插生根差异,对生根状况较一致的香榧雌雄株施加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处理,比较不同时间下香榧雌雄株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质量摩尔浓度的变化。 结果 夏季扦插的香榧雄株成活率普遍高 于雌株,雌雄株扦插的最佳时间不同,与7和8月相比,6月扦插的香榧雌株...
2024, 41(3): 486-49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69
摘要:
目的 土壤动物对土壤碳循环至关重要。探究蚯蚓活动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土壤二氧化碳(CO2)排放及活性有机碳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通过3个月 的温室盆栽试验,以单独种植毛竹为对照(ck),以分别添加凋落物(MBL)和凋落物及蚯蚓(MBLE)为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段采集并分析土壤释放的CO2,测定土壤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 结果 蚯蚓活动极显著增加了20.3% 的毛竹生物量(P<0.01)...
2024, 41(3): 496-50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66
摘要:
目的 探究施用硅肥和生物质炭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人工林土壤水溶性硅、生物可利用硅、有机结合态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硅、无定形硅(生物成因和成土成因)、总硅质量分数的影响;分析土壤水溶性硅与土壤活性硅组分和土壤特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遵循析因试 验设计,共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S0B0)、施用硅肥450 kg·hm−2 (S1B0)、施用生物质炭10 t·hm−2 (S0B1)、硅肥和生物质炭配施(S1B1)。 结果 硅肥提高毛竹林土壤中生物可利用 硅和铁锰...
2024, 41(3): 506-51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68
摘要:
目的 分析生物质炭和有机物料施用对旱地红壤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探明微生物的碳氮磷元素限制特征,为提升红壤有机碳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田间试 验,设置不施有机物料对照(ck)、玉米Zea mays秸秆单施、羊粪单施及其分别与生物质炭(玉米秸秆炭)配施等6个处理。试验开始2 a后测定土壤有机碳组分、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碳氮磷循环相关碱解酶活性和氧化酶活性。 结果 与单施秸秆和羊粪相比,生物质炭 与有机物料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质量分数(P<0.05),提高了土...
2024, 41(3): 517-52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35
摘要:
目的 北京市通州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本研究对通州区绿地土壤开展重金属调查,进行源解析和风险评价,评判现阶段的绿地利用是否符合清洁安全的要求并提出重金属风险防控建议。 方法 采集并测定 研究区60个表层土壤样品中的pH值及镉(Cd)、铬(Cr)、铅(Pb)、铜(Cu)、锌(Zn)、砷(As)和汞(Hg)等7种重金属全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等方法进行源解析;采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 结果 研究...
2024, 41(3): 526-5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259
摘要:
目的 模拟不同气候情景下高寒山地珍稀动物适宜生境变化,对探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山地珍稀动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方法 选取对雪豹 Panthera uncia分布可能存在影响的22个环境变量,分别利用200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代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情况,运用最大熵模型 (MaxEnt) 模拟雪豹适生区的分布变化,并对未来RCP 4.5和RCP 8.5等2种气候情景下2050年的雪豹潜在适宜生境进行模拟。 结果 天然林...
2024, 41(3): 535-54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69
摘要:
目的 阐明浙江天目山大蛾类种群在不同海拔上的关系以及时间动态变化,为天目山昆虫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灯诱法 ,于2022年5—8月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不同海拔高度的大蛾类昆虫进行采集,并对大蛾类种群及时间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 共采集大蛾类昆虫3 367只, 隶属25科269种。优势类群为尺蛾科Geometridae、草螟科Crambidae、天蛾科Sphingidae和夜蛾科Noctuidae。在海拔600~1 200 m内,大蛾类种群的Simpson指数...
2024, 41(3): 542-5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02
摘要:
目的 研究新疆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 tianschanica 种子雨时空动态分布规律和种子萌发状况,为预测森林群落的演替趋势,并为保护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林场设置 3块面积为1 hm2天然林永久固定监测样地,采用机械布局的方法以10 m×10 m的样方为单位,在样方中心设置1个种子雨收集器,每个样地共100个收集器。采用方差/均值(Cx)、负二项指数(K)、聚集度指标(I)、Cassie R M指标(CA)等4种空间分布类...
2024, 41(3): 549-55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73
摘要:
目的 研究黄土丘陵区典型林分植物-凋落物-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揭示该地区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性营养元素。 方法 选取黄土丘 陵区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为研究对象,天然次生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为对照,分析不同林分植物叶、枝、根,凋落物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性。 结果 ①典型林分的乔木各器官碳(C) 、...
2024, 41(3): 557-56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46
摘要:
目的 研究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立地因子对林木更新的影响,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天目山针 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将林木更新因子与土壤因子、地形因子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再利用单因素方差方法分析不同土壤、地形因子间林木更新的差异性,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来定量描述林木更新与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 ①天目山针阔混交林更新树种为7 9种,其中优势树种为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短尾柯...
2024, 41(3): 568-5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45
摘要:
目的 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ICE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分析,找出响应毛竹抗寒关键家族成员,研究毛竹ICE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及遗传转化,为提高毛竹抗寒性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利用生物信 息学方法分析毛竹ICE基因家族成员,并对4、0、−2 ℃低温处理0(对照)、0.5、1.0、24.0、48.0 h的毛竹生理指标和ICE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 结果 共鉴定了4个毛竹ICE基因。保 守结构域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表明:PeICE基因结构高度...
2024, 41(3): 577-58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89
摘要:
目的 对重瓣榆叶梅 Prunus triloba ‘Multiplex’ 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探究其系统发育位置并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成特点。 方法 以重瓣榆叶 梅叶片为材料,采用2×CTAB法提取叶绿体DNA,利用Illumina NovaSeq 平台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的测序,组装、注释并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遗传特征。联合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数据,基于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重瓣榆叶梅系统进化关系。 结果 重瓣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 157 827 ...
2024, 41(3): 586-5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368
摘要: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LsMYB7基因对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花色苷积累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 定量PCR(RT-qPCR)方法从换锦花花瓣中克隆获得花色苷形成相关R2R3-MYB转录因子LsMYB7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通过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研究LsMYB7基因对花色苷积累的调控作用。 结果 克隆到1条长951 bp的 Ls MYB7基因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ORF)为825 bp,编码274个氨基酸,LsMYB7蛋白含有2个R2和R3...
2024, 41(3): 597-60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81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10年生香椿Toona sinensis生长与形质性状的种源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选择。 方法 以浙江开化 县林场的10年生香椿种源林为试材,测定其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材积、树干圆满度和树冠圆满度,获取各种源生态环境因子,进行方差、主成分、相关性和聚类等分析,计算广义遗传力、综合选择指数和遗传增益,阐明生长和形质性状地理变异模式及与产地生态因子关系。 结果 树高、胸径、树干圆满度和材积存 在极显著(P<0.01)种源...
2024, 41(3): 606-6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37
摘要:
目的 筛选湖北省罗田县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品种高产优质的授粉组合。 方法 选用‘桂花 香’ ‘Guihuaxiang’、‘八月红’‘Bayuehong’、‘六月暴’‘Liuyuebao’、‘乌壳栗’‘Wukeli’、‘玫瑰红’‘Meiguihong’、‘浅刺大板栗’‘Qiancidabanli’等6个罗田县栽培的板栗品种,在花期相遇的基础上,设计22个授粉组合,开展品种授粉配置试验,对各授粉组合的授粉结实性和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异交显著降低了空苞...
2024, 41(3): 615-6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08
摘要:
目的 探讨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对不同光照强度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单叶铁线莲的引种栽培和园林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以3年生单 叶铁线莲扦插苗为研究材料,设置遮光率为0 (ck)、80% (T1)、60% (T2)、50% (T3)和40% (T4) 5种光照处理,研究不同遮光强度对单叶铁线莲植株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结果 ①遮光处理显著增加植株分蘖数量 、节数和节间距(P<0.05),T1处理的分蘖数和节数增幅最大,分别增加63.0%和24.3%,T1、T2、T3处...
2024, 41(3): 624-63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57
摘要:
目的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基质和生长阶段对东京四照花Cornus hongkongensis subsp. tonkinensis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为东京四照花的繁殖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清水处理 为对照,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生根粉1号(ABT-1)、萘乙酸(NAA)和吲哚乙酸(IAA)]、质量浓度(100、300和500 mg·L−1)和浸泡时间(30、60和180 min)进行正交设计,采用4种扦插基质[蛭石(S1)、河沙(S2)、V(泥炭土...
2024, 41(3): 634-6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34
摘要:
目的 场所依恋和环境行为是探究游憩者与环境交互所形成的结果,与景观知觉的构建紧密联系,对于探讨森林公园与游憩者健康影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游憩者场所感知与环境行为视角探讨森林公园健康效益的内在转化机制。 方法 以福州国家 森林公园为研究样地,结合游憩者“感知评价—情感响应—行为实践”视角,构建景观知觉、场所依恋、环境行为与健康效益评估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解析四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结果 ①自然属性感知、设施属性感知、 文化属性感知、空间属性感知是构成景观知觉的主要因...
2024, 41(3): 644-65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92
摘要:
目的 旨在以可再生的天然纤维素为稠化剂制备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润滑脂产品。 方法 分别以纯纤 维素、气相二氧化硅(SiO2)以及纤维素/SiO2为稠化剂制备了3组稠度等级为2#的润滑脂产品,并对其进行了锥入度测试、滴点测试、分油率测试、流变性能测试以及摩擦学性能测试。 结果 SiO2表面的硅羟基与纤维素羟 基可以发生氢键作用,改善了润滑脂的理化性质、流变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理化性质方面:相较于纤维素润滑脂和SiO2润滑脂,纤维素/SiO2润滑脂具有较低的分油率,胶体安定性得到提高,...
2024, 41(3): 651-6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11
摘要:
目的 以自主研发的木塑复合材料三维打印与胶黏(3DP)微滴喷射系统为基础,开展紫外线固化黏结剂(UV胶)微滴喷射过程的研究,优化喷射系统工艺参数和阀体结构参数,为木塑复合材料3DP工艺液滴铺展渗透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对喷射阀撞 针的位移特征、UV胶的流变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确定了影响木塑复合材料3DP设备微滴喷射过程的喷射参数。采用有限元法对微滴喷射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了微滴喷射过程中UV胶在喷嘴处速度、压力和质量流率的变化特征,获得了喷射参数对微滴喷射过程的影响规律。选取撞针速度、...
2024, 41(3): 659-6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01
摘要: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增汇研究,尤其是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响应研究日益增多。综述了毛竹扩张林土壤温室气体响应及其机制。毛竹依靠其强大的竹鞭迅速生长,不断向周围林分扩张,短期内即可完成生长。由于其特殊的繁殖方式及强大的扩张能力,许多邻近原生林被毛竹扩张形成混交林,逐渐演变为毛竹纯林。毛竹扩张对原生生态系统影响不断加剧,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导致土壤碳氮输入和转化失衡,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氧化亚氮(N2O)和二氧化碳(CO2)是2...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温室气体减排增汇研究,尤其是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响应研究日益增多。综述了毛竹扩张林土壤温室气体响应及其机制。毛竹依靠其强大的竹鞭迅速生长,不断向周围林分扩张,短期内即可完成生长。由于其特殊的繁殖方式及强大的扩张能力,许多邻近原生林被毛竹扩张形成混交林,逐渐演变为毛竹纯林。毛竹扩张对原生生态系统影响不断加剧,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导致土壤碳氮输入和转化失衡,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氧化亚氮(N2O)和二氧化碳(CO2)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