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41卷  第4期

封面
2024 年 4 期封面
2024, 41(4).
[摘要](185) [HTML] (57) [PDF](43)
摘要:
目次
2024 年 4 期目次
2024, 41(4): 1-2.
[摘要](201) [HTML] (76) [PDF](40)
摘要:
种子生物学专题(特邀主编:赵光武)
517份玉米种质容重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及候选基因挖掘
杨张钰, 陈小央, 李燕, 李欣泽, 白康杰, 骆遥, 赵光武, 施俊生, 韩庆辉
2024, 41(4): 669-6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40145
[摘要](601) [HTML] (148) [PDF](50)
摘要:
目的  玉米Zea mays籽粒容重是国家玉米区试标准中品质性状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目前其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尚未完全解析。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品质性状是影响容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与容重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阐明容重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容重的调控机制。  方法  测定以浙江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为主要构成的 517 份玉米种质的容重,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等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 4 个高容重、高淀粉质量分数、低粗蛋白质量分数...
不同水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研究
黄众基, 朱镕一, 荆凤鸽, 俞倩, 赵光武
2024, 41(4): 679-68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40214
[摘要](536) [HTML] (107) [PDF](44)
摘要:
目的  种子活力的高低与作物出苗性能、群体质量、产量和品质潜力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不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揭示种子活力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质水稻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方法  以12个常规粳稻和12个杂交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发芽条件下的种子活力及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蛋白质质量分数等品质指标,并分析其差异性与相关性,探究种子活力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  结果  不同水稻类型和品种间的种子...
浙江省杂草稻种子逆境萌发能力鉴定
王蓓, 孙莉, 肖婷, 王洋, 赵光武
2024, 41(4): 688-69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21
[摘要](347) [HTML] (74) [PDF](14)
摘要:
目的  探究浙江省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种子对不同胁迫环境的耐受性,为稻种遗传改良和杂草稻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杂草稻和同一田块采集的栽培稻‘南粳46’O. sativa‘Nangeng 46’种子为材料,分别在室内标准发芽条件、盐胁迫(0.15 mol·L−1 NaCl)、干旱胁迫(质量分数为15%的聚乙二醇溶液模拟)、淹水胁迫(5 cm水深模拟)和低温胁迫(15 ℃低温)下研究种子的发芽情况和幼苗品质,并测定了干旱和盐胁迫下幼苗的抗氧化物酶...
研究论文
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魏亚楠, 龚明贵, 白娜, 苏佳杰, 姜霞
2024, 41(4): 696-70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98
[摘要](415) [HTML] (77) [PDF](23)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探究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使用形式,分析影响梁山慈竹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原因,并确定最优密码子,为竹亚科 Bambusoideae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根据GenBank登录号MZ681865.156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下载85条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序列,利用CodonW、CUSP及R语言软件分析有效密码子数(ENC)、适应指数(CAI)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等指...
丹参SmJRB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金鑫, 李珅, 郑子桢, 周伟, 廖望仪, 开国银
2024, 41(4): 706-71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614
[摘要](536) [HTML] (86) [PDF](69)
摘要:
目的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药材。解析丹参药效物质合成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能为丹参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比较转录组挖掘获得响应甲基茉莉酸(MeJA)诱导的转录因子SmJRB2。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获得该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分析SmJRB2基因的组织表达和MeJA诱导表达特征;基于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丹参遗传转化技术对Sm...
防风药材质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
马丙如, 崔静轩, 王雨懿, 刘子君, 宁凝, 王云贺, 杨利民, 韩忠明
2024, 41(4): 715-7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67
[摘要](377) [HTML] (152) [PDF](30)
摘要:
目的  建立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药材多指标成分同时定量分析的测定方法,并以多指标成分为评价指标,结合不同成分对防风药材抗炎活性的贡献,分析不同产地的防风药材质量,为防风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防风6种色原酮和4种香豆素成分同时定量的测定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防风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析防风10种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的相关关系。  结果  ...
暗影饰皮夜蛾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李妍, 舒金平, 华克达, 张亚波, 应玥, 张威
2024, 41(4): 724-7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40138
[摘要](317) [HTML] (103) [PDF](20)
摘要:
目的  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害虫暗影饰皮夜蛾Garella ruficirra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其在夜蛾科Noctuidae中的分类地位,为探索夜蛾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演化进程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二代测序技术从头组装获取暗影饰皮夜蛾的线粒体基因组,并对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联合构建了夜蛾科5个属、12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分析暗影饰皮夜蛾在夜蛾科中的系统发育地位。  ...
宁夏罗山松阿扁叶蜂幼虫发生的关键影响因子
兰珍珍, 王新谱, 施兴文, 董川
2024, 41(4): 735-74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81
[摘要](347) [HTML] (75) [PDF](22)
摘要:
目的  研究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幼虫的发生与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的关系,筛选影响松阿扁叶蜂幼虫发生的关键因子。  方法  2022—2023年,在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阿扁叶蜂主要发生区域设立21块样地,调查松阿扁叶蜂幼虫虫口密度和林分因子及立地因子。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松阿扁叶蜂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关键因子;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得出松阿扁叶蜂幼虫平均虫口密度与关键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  逐步回归法筛选出草本盖度、冠幅、郁闭度和坡位是...
不同粒径生物质炭对水稻甲基汞富集的影响
杨毅琦, 王海洋, 梁煌, 吴胜春, 梁鹏, 张婵
2024, 41(4): 744-75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88
[摘要](313) [HTML] (49) [PDF](429)
摘要:
目的  研究生物质炭粒径的改变对其理化性质以及汞污染稻田土壤中修复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减少汞污染地区水稻Oryza sativa甲基汞富集量、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水稻秸秆为制备生物质炭的原料,通过筛分法制备不同粒径(<0.5、0.5~1.0、1.0~2.0 mm)的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利用元素分析仪、比表面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仪分析不同生物质炭的结构特征变化,并结合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粒径生物质炭对水稻甲基汞富集的影响。  结果  ①随着粒径的减小,生物质...
不同绿化树种对镉的富集特征
李业庆, 郑叶, 魏奕博, 王丹, 李烜桢, 范国强
2024, 41(4): 752-75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630
[摘要](396) [HTML] (108) [PDF](18)
摘要:
目的  乔木对重金属具有富集能力,但是目前对其积累特征尚不明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乔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推广应用。探讨5种乔木绿化树种对镉的富集特征。  方法  分析了镉污染土壤上栽植的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楸树Catalpa bungei、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黑杨Populus nigra 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等树木不同部位对镉的富集特征,并分析了不同树种对镉的积累总量。  结果  供试树种对镉均具有一定的积累能力,...
喀斯特农田土壤呼吸对干湿交替的响应特征
吕文强, 董天燕, 白富文
2024, 41(4): 760-76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22
[摘要](298) [HTML] (67) [PDF](12)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田石灰性土壤二氧化碳(CO2)排放通量对该区频繁发生干湿交替的响应规律。  方法  以喀斯特农田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2种干湿交替强度(模拟降水量为10和25 mm),以干湿交替循环周期10 d为1个循环过程,研究喀斯特农田土壤呼吸对干湿交替的响应。  结果  干湿交替强度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总CO2排放量(P<0.05)。在2种干湿交替强度下,随着水分施加,土壤CO2排放量会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对于10 mm降水湿交替强...
滇中坡林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对等高反坡阶整地的响应
王润柳, 刘欣艺, 徐其静, 侯磊, 王克勤
2024, 41(4): 769-77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45
[摘要](261) [HTML] (64) [PDF](11)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等高反坡阶整地对退化坡林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揭示该措施生态修复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迤者小流域的退化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坡林地为对象,设置等高反坡阶整地1 a样地(1 a)和10 a样地(10 a),以原状坡面(ck)为对照,比较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和酶活性在反坡阶的阶上和阶下及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和30~40 cm)的分布差异。  结果  ①等高反坡阶整地显著提高土壤养分质量分数(P<0....
树种重要值、树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氨基糖的影响
黄海燕, 唐慧敏, 金鹭, 施宇, 宋晓倩, 陈嘉琦, 贺海升, 张衷华, 唐中华
2024, 41(4): 778-7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27
[摘要](498) [HTML] (86) [PDF](25)
摘要:
目的  土壤氨基糖是土壤微生物死亡残体的特异性标志物,对土壤碳、氮固存有重要作用。探究树种多样性和优势树种重要值对土壤氨基糖的影响机制。  方法  以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为研究样地,采取0~20 cm的表层土壤,测定土壤葡萄糖(Glu)、土壤半乳糖(Gal)、土壤胞壁酸(Mur)及土壤总氨基糖 (TA)质量分数,计算样地内树种多样性指数和优势树种重要值,通过相关分析、冗余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研究确定影响土壤氨基糖的主要因素及其贡献程度。  结果  ①土壤葡萄糖、土壤半乳糖、土壤胞壁酸、土...
贺兰山西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特征
杨娟, 刘占军, 任振强, 娜荷芽, 赵娅茹, 吴梦瑶, 陈林, 李学斌, 周金星, 万龙, 庞丹波
2024, 41(4): 787-7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85
[摘要](548) [HTML] (66) [PDF](35)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探讨贺兰山西坡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变化、养分循环模式和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贺兰山西坡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海拔梯度依次选择荒漠草原(海拔1 349 m)、灰榆Ulmus glaucescens林(1 905 m)、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灌丛(2 134 m)、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2 150 m)、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山杨Populus da...
晋西黄土区典型植被恢复生态系统各层次化学计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詹紫馨, 冯天骄, 梅柏寒, 王平
2024, 41(4): 797-80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48
[摘要](330) [HTML] (77) [PDF](17)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植被恢复是改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评估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明晰林地植被与土壤的化学元素计量和分布特征,这对合理开展植被恢复类型筛选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选取晋西黄土区4种典型植被恢复类型(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辽东栎Quercus mongolica天然林),分别测定乔木层的树枝、树叶、树干、树...
潜热通量缺失数据插补方法比较研究
杨强, 李鑫豪, 杜韬
2024, 41(4): 810-81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26
[摘要](323) [HTML] (45) [PDF](10)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插补方法对生态系统潜热通量(FLE)缺失值的插补精度。  方法  利用涡度相关法于2019年对北京市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FLE与环境要素进行原位连续监测,通过3种插补法(边缘分布抽样法、线性回归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对FLE缺失数据(0.5 h数据中随机剔除)进行补,分析实测FLE、插补FLE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结  3种补结果均低估了实测FLE,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插补值最接近实测值(决定系数R2=0.40)。实测FLE与空气温度(...
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与社会公平性研究
李嘉欣, 陈兵, 章银柯, 洪传春, 王宇, 邵锋
2024, 41(4): 820-8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80
[摘要](842) [HTML] (196) [PDF](34)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与社会公平性,为提升公园绿地质量、保障弱势群体环境正义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杭州市上城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手机信令、大众点评、兴趣点(POI)等多源大数据,组建数据库,引入公园质量评价结果、吸引力算法和高斯衰减函数,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步行和公共交通模式下居住小区老龄人口获取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值,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公园绿地的社会公平性差异及其成因。  结果  ①上城区各类公园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得分高于平均值的公园绿地占...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响应
孟雪源, 陈刚, 郑志元
2024, 41(4): 830-84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06
[摘要](469) [HTML] (118) [PDF](23) [施引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用地结构转变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对编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调整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有重大参考价值。  方法  利用安徽省太湖县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建立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在600 m×600 m格网尺度下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定量,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聚集特征与冷热点分异规律。  结果  ①2000—2020年太湖县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速度总体缓慢,建设用地增长了1.43%,耕...
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帽儿山森林多源LAI产品重建及融合校正方法
包塔娜, 范文义
2024, 41(4): 841-84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601
[摘要](286) [HTML] (74) [PDF](19)
摘要:
目的  现有叶面积指数(LAI)产品大多存在分辨率低、数据异常和精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某些应用需求。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多源LAI数据的融合方法,以减少不同来源数据的差异并提高产品精度。  方法  以帽儿山实验林场的阔叶林和针叶林区域为研究区,基于2017年的MODIS、VIIRS和PROBA-V 的LAI产品,利用多年LAI数据作为先验知识建立LAI背景库修正低质量数据,对3种LAI数据集进行混合像元分解的降尺度处理,基于Sentinel-2反射率产品耦合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算法、...
山区县域乡村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分析
王杰, 郑国全
2024, 41(4): 850-86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78
[摘要](369) [HTML] (97) [PDF](18)
摘要:
目的  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背景下,探索提升不同地域类型乡村空间活力的具体路径,为乡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泰顺县为研究对象,从乡村生活、生态、生产活力3个维度系统构建乡村空间活力指数评价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法研究乡村空间活力发展的空间差异,利用纵横对比法识别各乡(镇)主导活力和短板活力,探索各类型区差异化提升路径。  结果  ①泰顺县乡村空间活力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总体呈“局部高值,北高南低”,大部分乡(镇)的活力水平比较低;各项子系统活力不尽相同,乡村生活、生态、生产空...
竹龄和竹秆纵向部位对簕竹材性及纤维性能的影响
闫实, 杨正勇, 周晓剑, 陈新义, 杨杰芳, 贺磊, 黄慧
2024, 41(4): 861-86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86
[摘要](456) [HTML] (104) [PDF](23) [施引文献] (1)
摘要:
目的  研究竹龄及竹秆纵向部位对簕竹Bambusa blumeana材性及纤维性能的影响,为簕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方法  通过范式洗涤法、纤维离析与显微观察、碱煮法对竹龄(1、2、3、4 a)和竹秆纵向部位(基部、中部、梢部)的簕竹密度、纤维形态、化学组分、力学性能、纤维束拉伸性能进行性能分析。  结果  随竹龄的增长,簕竹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木质素质量分数、拉伸强度、顺纹抗剪强度随之增大,纤维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竹龄为2、3、4 a的簕竹,其竹秆不同纵向部位的平均长...
木质素磺酸钠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李钧洋, 霍丽竹, 龚著祥, 许浩, 王宇轩, 郭超飞, 杨雪娟, 罗锡平
2024, 41(4): 870-87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585
[摘要](426) [HTML] (57) [PDF](23)
摘要:
目的  以木质素磺酸钠(SLS)为原料,制备胺化改性的木质素磺酸钠以及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胺化木质素磺酸钠复合材料,考察它们作为吸附材料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方法  木质素磺酸钠与甲醛、二乙烯三胺经曼尼希反应制得胺化木质素磺酸钠(ASLS),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吸附剂的表面官能团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刚果红起始质量浓度、ASLS用量、溶液pH、吸附时间等对材料吸附效果的影响;探究ASLS的吸附动力学和循环再生性能。制备富含醌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AQ-COF),对...
文献综述
木本植物形成层活动的分子调控机制
叶青青, 周明兵
2024, 41(4): 879-88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30473
[摘要](967) [HTML] (383) [PDF](57) [施引文献] (1)
摘要:
维管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负责诸多生长和发育过程,在木材生产上也起重要作用。开展木本植物形成层活动的内部分子机制研究,对木本植物径向生长和林木生物量的增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深度成像结合基因表达分析技术是一种前沿研究方向,数学建模和仿真结合实时成像在模拟形成层生长和潜在的分子过程中有重要应用前景。基于该技术,总结了当前形成层活动分子层面的部分代表性成果,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植物形成层活动的分子研究主要集中在:①形成层活动受到植物激素信号的调控;②转录因子、肽受体信号调控形成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