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7卷  第6期

天目山紫楠种群年龄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范忆, 楼一恺, 库伟鹏, 戴其林, 王铮屹, 赵明水, 余树全
2020, 37(6): 1027-10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31
[摘要](1357) [HTML] (681) [PDF](152)
摘要:
目的  研究天目山紫楠Phoebe sheareri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天目山紫楠种群,为森林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 hm2(100 m×100 m)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优势种紫楠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按胸径(DBH)将其分为5个径级,分别为径级1(1.0 cm≤DBH<2.5 cm)、径级2(2.5 cm≤DBH<10.0 cm)、径级3(10.0 cm≤DBH<20.0 cm)、径级4(20.0 cm≤DBH<30.0 cm)、径级5...
岩溶区林分生长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王磊, 崔明, 刘玉国, 周梦玲, 武建宏, 周桃龙
2020, 37(6): 1036-104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62
[摘要](1325) [HTML] (286) [PDF](59)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南水北调源头渠首岩溶区不同林分生长及其影响的主导因子,为科学指导岩溶区植被恢复、林地管理与林分改造提供依据。  方法  以南水北调水源地中线渠首所在地淅川县岩溶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乔木层生物量与基岩裸露度、土壤厚度、树种多样性以及林分密度的模型,进行关系耦合。  结果  基岩裸露度与林分密度为正相关关系(P<0.01),与树种多样性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群种生物量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岩裸露度对林分密度的直接影响系数为0....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
张舒婷, 王晓慧, 彭道黎, 纪平, 刘华, 凌成星, 侯瑞霞
2020, 37(6): 1045-105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36
[摘要](1907) [HTML] (381) [PDF](88)
摘要:
目的  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实施“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以来的植被变化,为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陕西省延安安塞区为例,基于Landsat TM/OLI影像,运用像元二分法估算2000和2017年的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和坡向分析其地形分异特征。  结果  ①安塞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24.98%增长到2017年的53.34%,显著提高;②植被覆盖度变化中极显著增加面积占比最大,为44.70%,集中在河流...
遮光与水分胁迫对盆栽芒萁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金迪, 张明如, 王佳佳, 高磊, 侯平
2020, 37(6): 1054-106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66
[摘要](1311) [HTML] (276) [PDF](41)
摘要:
目的  研究光合有效辐射与土壤水分变化对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光响应进程及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分析芒萁单优层片发育成因。  方法  设置不同光合有效辐射[轻度遮光(透光率为35.96%,L1),中度遮光(13.00%,L2)和高度遮(4.75%,L3)]与土壤水[充足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W1),中度干旱(50%~55%,W2),重度旱(25%~30%,W3)]双因控制试验,并以全光处理为对照,比分析盆栽芒萁光合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
铝胁迫对绣球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叶华, 陈爽, 赵冰
2020, 37(6): 1064-1070.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21
[摘要](1195) [HTML] (345) [PDF](32)
摘要:
目的  探究蜡莲绣球Hydrangea strigosa和莼兰绣球Hydrangea longipes组培苗的耐铝能力,为抗铝植物的应用和酸性土壤特殊资源的利用奠定基础。  方法  以蜡莲绣球和莼兰绣球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氯化铝质量浓度(0、25、50、100、200 mg·L−1)对绣球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  较低质量浓度铝胁迫下(25、50 mg·L−1),蜡莲绣球生长正常,长势与对照组相当,莼兰绣球长势不及对照组;中高质量浓度铝胁迫下(100、200...
薄壳山核桃叶面喷锌效果的评价
尚杨娟, 谭鹏鹏, 范平桦, 孔德仪, 彭方仁, 李永荣
2020, 37(6): 1071-107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87
[摘要](1647) [HTML] (566) [PDF](49)
摘要:
目的  探明叶面喷锌肥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生长的影响,为果树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6年生薄壳山核桃‘波尼’‘Pawnee’为试材,设置乙二胺四乙酸锌钠(EDTA-Zn)、硫酸锌(ZnSO4·7H2O)、硝酸锌[Zn(NO3)2·6H2O]等3种锌肥和50、100、150 mg·L−1锌等3个质量浓度水平,共10个处理组(以不喷锌为对照组)进行叶面喷施,分析生长指标(叶长、叶宽、叶面积、含水率、比叶重、树高、胸径)和叶片矿质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锌...
氮添加对大果木姜子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陈梦, 刘济明, 陈敬忠, 李佳, 黄路婷
2020, 37(6): 1080-108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06
[摘要](1194) [HTML] (465) [PDF](33)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大果木姜子Cinnamomum migao凋落叶养分分解的影响。  方法  于2017年1月,以药用植物大果木姜子人工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将凋落叶清洗风干后装入分解袋中,每袋10.00 g。试验期间放置在不同施氮处理[对照(ck,0 g·m−2·a−1)、N1(5 g·m−2·a−1)、N2(15m−2·a−1)、N3(30 g·m−2·a−1)]样地中,每处理3个重复,分别于试验的3、5、7、9、11月采集凋落叶样品,测定凋落叶质量及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分...
牦牛废弃物对沙化土壤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
欧盛业, 丁黎, 余宁尔, 吴胜春, 梁鹏
2020, 37(6): 1088-109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03
[摘要](1006) [HTML] (467) [PDF](30)
摘要:
目的  研究施用不同配比的牦牛Bos grunniens粪生物质炭和牦牛粪堆肥以及聚丙烯酰胺(PAM)对沙化土壤养分淋溶的影响。  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8个处理:单施堆肥处理,炭肥混施(1∶1)处理,以及单施生物质炭处理。另设定不添加炭肥的空白处理。同时,在上述同样处理的基础上再对应地添加PAM,构成添加PAM区组,开展为期60 d的土柱模拟淋溶实验并测定土壤养分。  结果  总体而言,施用生物质炭或者堆肥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含量,但炭肥混施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施生物质炭或单施堆肥...
光质对不同家系青钱柳生物量和叶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刘洋, 陈培, 周明明, 李娜, 方升佐
2020, 37(6): 1097-110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17
[摘要](1493) [HTML] (286) [PDF](31)
摘要:
目的  光质作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对植物体内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有一定影响。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是中国特有的药用及食用多功能植物,其叶中的活性物质(如三萜)对人体健康具有促进和改善作用。通过开展光质处理对不同家系青钱柳生物量及叶三萜类物质积累影响的研究,可为青钱柳苗期培育过程中的环境选择及保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方法  以1年生青钱柳实生苗为材料,选择4个家系(四川沐川31号、浙江安吉1号、广西金钟山6号、广西金钟山7号)和设置4个不同光质(白光、蓝光、绿...
梭鱼草化感物质丁二酸、肉桂酸及香草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应
赵楚, 钱燕萍, 田如男
2020, 37(6): 1105-1111.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22
[摘要](1205) [HTML] (397) [PDF](48)
摘要:
目的  探讨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根状茎中分离鉴定出的3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方法  以丁二酸、肉桂酸及香草酸标准品模拟研究了梭鱼草根状茎有机酸单一及联合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  ①丁二酸、肉桂酸、香草酸单一及联合处理均可以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以100 mg·L−1丁二酸+肉桂酸联合处理7 d时抑藻率最高(92.78%)。②3种有机酸类化感物质单一作用时,其抑藻能力从高到低依次...
磁性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的制备及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
王珏, 郭明, 孙立苹
2020, 37(6): 1112-111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51
[摘要](2582) [HTML] (1014) [PDF](74)
摘要:
目的  磁性凝胶微球是新型吸附剂,其高效去除污染物的功能和重复利用性能受到热切关注,因此制备1种新型的磁性凝胶球极有必要。  方法  将离子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性粒子(MNP)用作载体进行硅烷化反应以合成具有氨基末端的磁性纳米颗粒(AM)。静电作用将海藻酸钠(SA)包覆在磁性颗粒表面,制备了1种富含氨基、羟基和羧基多官能团的新型磁性复合凝胶球(SA@AM)。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EM/TEM)、振动样品磁力计(VSM)表...
雄性榧树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及优株初选
詹利云, 刘琏, 曾燕如, 喻卫武, 戴文圣
2020, 37(6): 1120-1127.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76
[摘要](1276) [HTML] (430) [PDF](41)
摘要:
目的  探究雄性榧树Torreya grandis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样性,初步筛选雄性优良单株,为科学配置优良授粉树和提高香榧T. grandis ‘Merrillii’种实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方法  以5个雄性榧树天然居群的121个单株为材料,对叶片单叶质量、叶形指数及雄球花单花质量、花形指数、花粉得率、花粉生活力等10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了雄性榧树优良单株。  结果  ①在居群间除了叶长和花粉得率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性状均无...
竹茎秆快速生长期淀粉分解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分析
栗青丽, 王灵杰, 高培军, 韦赛君, 吕嘉欣, 高岩, 张汝民
2020, 37(6): 1128-113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61
[摘要](1532) [HTML] (449) [PDF](76)
摘要:
目的  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茎秆内α-淀粉酶(AMY)和β-淀粉酶(BAM)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对毛竹快速生长的调控机制。  方法  以毛竹笋竹为试材,测定茎秆不同时间(10:00、14:00、18:00、22:00、2:00、6:00)和不同节间(第7、10、13、16节)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以及PeAMY和PeBAM基因表达。  结果  毛竹茎秆NSC质量分数白天较高,18:00之后逐渐降低,第7节和第10节...
2013-2017年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遗传演化特征
盛琰翔, 刘春菊, 王清华, 迟田英, 马洪超, 王志亮, 吴晓东, 包静月
2020, 37(6): 1136-114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42
[摘要](1349) [HTML] (334) [PDF](30)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国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田间流行毒株P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  方法  对2013−2017年中国21省份37个疫点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流行毒株进行磷蛋白基因(P基因)序列比较和分子进化分析。  结果  37个毒株P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9 2,变异分布在47个点;P蛋白氨基酸序列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7 9,变异分布在26个位点。与15株代表毒株的序列比对发现:2013−2017年中国37株PPRV流行毒株P基因的10个位点发生了核苷酸序列突变,其...
3种不同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取食偏好性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金京, 谢榕, 李霞, 周柳江, 杜永斌, 顾宇彤, 樊建庭
2020, 37(6): 1143-114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23
[摘要](1131) [HTML] (265) [PDF](51)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在3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取食偏好和发育状况,有助于了解它们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方法  采用网格坐标纸计算面积法,测定不同龄期黄脊竹蝗对玉米Zea mays、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等3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并观察3种不同寄主植物对黄脊竹蝗体质量、体长、产卵前期、产卵量和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  不同龄期黄脊竹蝗对寄主植物取食偏好性发生了改变,其中1龄若虫的平均取食面积...
苹果小吉丁虫对病虫害诱导野苹果树挥发物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刘爱华, 孔婷婷, 张静文, 温俊宝, 焦淑萍
2020, 37(6): 1149-1158.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38
[摘要](1291) [HTML] (511) [PDF](53)
摘要:
目的  探索苹果小吉丁虫Agrilus mali对寄主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挥发物行为反应。  方法  采用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下野苹果枝条与枝干挥发物,测定苹果小吉丁虫对寄主挥发物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结果  共获得9类4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脂类、醛类、烷烃类、烯烃类、酮类、萜类、醚类及其他类。与健康枝条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受苹果小吉丁虫危害枝条中二十烷、十五烷相对含量增加,丁烯醇、2-甲基丙烯醛、十七烷、二十一烷、环庚三烯、环己酮、α-蒎烯、甘...
利用特征分割和病斑增强的杨树叶部病害识别
明浩, 苏喜友
2020, 37(6): 1159-116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52
[摘要](1497) [HTML] (521) [PDF](49)
摘要:
目的  针对杨树Populus黑星病早期特征和杨树花叶病病斑不明显的特点,提出通过对图像集进行预处理的方法以提高识别精度的方案。  方法  为去除图像背景的影响,采用基于改进的Canny算子边缘检测法并结合霍斯变换提取叶片轮廓;借助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算法降低局部光照不均带来的影响并增强病斑的特征;使用自适应阈值的OTSU分割算法提取病斑图像。最后将预处理得到的病斑特征二值化图像和病斑图像,分别输入由5个卷积层、3个全连接层、650 000个神经元及超过6 000万个学习参数的Al...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特征分析
郑英茂, 刘娟, 潘成椿, 李成惠, 黄帮文, 丁平, 刘菊莲
2020, 37(6): 1167-117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37
[摘要](1633) [HTML] (407) [PDF](49)
摘要:
目的  生物资源调查是保护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分析,可提供目前鸟类群落状况,为鸟类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整合历史文献、进行鸟类专项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分析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  结果  共记录鸟类165种,隶属15目49科,主要为留鸟(56.36%)。群落优势种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和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需重点保护的鸟类共有3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
浙江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1期景观绩效评价
唐慧超, 洪泉, 徐斌
2020, 37(6): 1177-118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67
[摘要](1412) [HTML] (354) [PDF](64)
摘要:
目的  以浙江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1期为例,从环境、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对其景观绩效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客观反映绿道建设的综合效益。  方法  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环境绩效评价采用生态学及经济学方法,经济绩效评价采用市场价值法,社会绩效评价采用使用后评价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结果  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环湖绿道1期环境绩效的经济价值约398.44万元·a−1,其中调节气温和涵养水源的价值占比较大,分别为74%、18%。经济绩效方面,节约建设成本价值突出,约90.08万元,绿道建...
马尾松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形态的变异及选择
尹焕焕, 刘青华, 周志春, 万雪琴, 余启新, 丰忠平
2020, 37(6): 1186-1192.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20
[摘要](1450) [HTML] (428) [PDF](33)
摘要:
目的  研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形态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马尾松良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优质的遗传材料。  方法  从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34年生马尾松无性系试验林中,选出5个不同产地的50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纤维长宽比。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揭示其遗传变异规律,并采用独立选择标准法对50个无性系进行选优。  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纤维形态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无性系...
基于雷达检测的木材内部孔洞面积测算与修正
陈勇平, 郭文静, 唐启恒
2020, 37(6): 1193-119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09
[摘要](1075) [HTML] (292) [PDF](30)
摘要:
目的  开展木材内部孔洞的雷达检测研究,探讨该检测手段下孔洞成像的准度和精度,实现木材内部孔洞的雷达快速识别和定量表征。  方法  以古建筑木结构常用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材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模拟的方法在木段端部制作异型孔洞,并利用雷达扫描仪对带孔木段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直观成像技术与希尔伯特积算法、单路径数据提取合成以及成像轮廓多参数校正等处理方法之间的差异,提出基于雷达检测的木材内部孔洞面积测算与可行的修正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在红木树种识别中的应用
黄鹏桂, 赵璠, 李晓平, 吴章康, 汤正捷, 张严风
2020, 37(6): 1200-1206.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72
[摘要](1672) [HTML] (519) [PDF](47)
摘要:
目的  不同类型的红木由于生长周期和木材特性的不同,导致商业价格差异悬殊,其中还包含有国家保护木种。本研究旨在找到能准确地识别红木种类的方法,以防止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和保护树种。  方法  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木材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昆明)实际检测中累积的黄檀属Dalbergia和紫檀属Pterocarpus中的交趾黄檀D. cochinchinensis、刀状黑黄檀D. cultrata、卢氏黑黄檀D. louvelii、巴里黄檀D. bariensis、奥氏黄檀D. oliveri...
文献综述
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抗病机制研究
张启辉, 李晓曼, 龙希洋, 胡宝予, 肖新力, 张潇文, TAKPAH Dennis, 杨才琼, 杨文钰, 刘江
2020, 37(6): 1207-1215.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45
[摘要](2371) [HTML] (1127) [PDF](157)
摘要:
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参与了植物抗逆、抵御病虫害侵染等诸多抗性生理过程。角质蜡质在植物-病原互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植物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其抗病机理的认知不断深入。本研究综述了植物角质蜡质生物合成与其抗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植物角质蜡质的抗性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2类。角质蜡质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一方面可作为组成型抗性成分发挥物理抗性(物理屏障)和化学抗性...
葫芦科园艺作物卷须发生的研究进展
曾康, 汪淑雯, 周冰莹, 王华森, 徐云敏
2020, 37(6): 1216-1223.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756
[摘要](2481) [HTML] (737) [PDF](102)
摘要:
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多为1年生爬藤植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植物科之一。卷须是葫芦科植物关键形态学标记。本研究总结分析了葫芦科植物关于卷须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目前,关于葫芦科园艺作物卷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① 卷须的变态来源;② 调控卷须发生的关键基因;③ 卷须组织中特异或高量表达基因;④ 内源激素调控卷须发育;⑤ 外界环境对卷须发生的影响。主要结论为:葫芦科园艺作物卷须被确定为侧分枝的变态器官,调控卷须发生的关键基因为TCP1。卷须组织特异或高量表达基因主要参...
研究简报
3种块茎类挺水植物的净水效能及资源化利用
褚淑祎, 赖政钢, 李锷, 邵建雷, 黄志达, 肖继波
2020, 37(6): 1224-1229.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200124
[摘要](1265) [HTML] (439) [PDF](31)
摘要:
目的  研究常见块茎类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营养物质的净化能力及植物块茎淀粉产量,探明淀粉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  方法  通过水培试验,对比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美人蕉Canna indica、水芋Calla palustris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性能,以不种植物处理作空白对照,每组设3个重复。考察水中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率,分析氮磷在植物根、茎、叶和块茎中的积累及分配,测定植物块茎中淀粉质量分数及重金属铜(Cu)、锌(Zn)、铬(Cr)和铅(Pb)的富集量。  ...
3种杉木种子活力测定方法比较
徐振飞, 过晟鹏, 钱旺, 包苗清, 林二培, 黄华宏, 童再康
2020, 37(6): 1230-1234. doi: 10.11833/j.issn.2095-0756.20190615
[摘要](1216) [HTML] (265) [PDF](34)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eolata种子活力测定方法。  方法  以3个不同品种杉木种子为材料,以标准发芽法为参照,比较四氮唑法(TTC)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UVS)测定种子活力时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结果  标准发芽法测定种子活力最为准确,但耗费时间长,难以开展大批量测定;TTC法测定杉木种子活力准确度不稳定,且操作繁琐;UVS法的测定值与真实萌发率比较接近,有较高可信度,且操作简便。  结论  UVS法可作为快速测定杉木种子活力的优选方法。...